阅读识字的闭环 ——揭开古人卓越语文能力的奥秘(一)

2017-10-26
297

    近代以降,由于落后挨打,西风渐烈,古人从小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一起被秋风扫叶、风吹雨打而饱受诟病。很多人都认为古人幼儿学习语文的方法无外乎死记硬背,在西方人看来,不是兴趣教育,是填鸭式的,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我国古代仍至近代之所以能够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无数傲立世界的文学大家,是奠基在文人阶层整体优秀的语文能力与文学造诣之上的。而优秀的文学基础则与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语文学习方法——幼年便开始系统地学习阅读识字是分不开的。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6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15岁写《滕王阁序》。柳宗元 4岁即能博览群书,写诗作文。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出千古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包括唐朝在内的各个朝代都是不胜枚举。

死记硬背是由于古人的条件有限,不得已而为之,而让幼儿及早地进入“阅读-识字-阅读”的闭环这个人类语文学习最合理的模式,则是现在很少有人认识到的。若然,何为“阅读-识字-阅读”的闭环?

我们知道,婴幼儿的记忆能力是人一生中最强的,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模式也是婴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模式,这与成人以理解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完全相反的。在幼儿的关键期内,古人即开始教授文字阅读,教授的方法,是利用幼儿强大的整体识别能力,充分发挥幼儿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反复阅读并背诵大量的优秀文章为主,而附以的单字教授。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开始时文章的意思并不理解(老师虽然也要讲),每个字也并不认识,但婴幼儿的整体识别能力的特点就是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再个别,先接受积累,后消化表达。从整体阅读开始,中间有单字及句子的复习,最终又回到阅读中,字在文中,文由字成,形成了“阅读-识字-阅读”的完整闭环。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不仅自然地解决了幼儿识字最难的“字的迁移”问题,且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积累后,在大量不同体裁的优秀文章所构建的“文意”场中,孩子的文字阅读能力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涅磐——及早获得了成人式的以理解为主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出了优美的“文感”。很多古人未冠之年,一旦能够写文章,即表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郁郁文采,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图)徐氏理论首先发现并从理论上阐明的“阅读-识字-阅读”语言学习闭环。  


当然,由于条件所限,因为缺少更丰富的识字手段,古人这样做,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以徐氏理论为基础的“字宝宝乐园”教育理论认为,在婴幼儿的关键期内,只要为孩子创设经过精心设计、丰富多彩、随处可见的多种媒体的阅读-识字-阅读(闭环)环境,阅读和识字同步学习,孩子在关键期内将会比古人更迅速获得以理解为主的学习能力。早在15年前运用徐氏这套理论很早成才的黄淞的例子(请参见”字宝宝乐园”相关文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别的孩子还在用“形象记忆”一条腿走路时,你的孩子将迈开“形象记忆”和“文字理解”两条腿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