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理论 《婴幼儿语文教学与文字语言学论纲》(5)

2017-11-21
252

第二章  人类文字语言理论的新观点

第二节 事物·认识·语文


一、存在着三个“世界”

本文讨论的“三个世界”是“客观世界、认识世界、语文世界”。

事物有各种属性。其中有一切事物都具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联系性”(与其他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自身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部联系)。“独立性”决定“联系性”,即有什么样的“独立性”的事物,才有该事物的什么样的“联系性”。这就是“客观世界”。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对事物“独立性”的认识和对事物“联系性”的认识。由于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具有“历史局限性”,即认识是与时俱进地不断向前发展的。例如,从“地心说”发展为“日心说”,再发展为“太阳系只不过是浩瀚的宇宙的一部分”。还由于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于是对其所确认事物的“独立性”和“联系性”的认识,也就有相同的和不同的。这些认识,有的不存在科学性的区分,有的存在着科学性的区分。例如俄语,最初产生的名词,以不同的语音表示“性”的差别,形容词、代词产生时,必须以名词的“性”为标准,语音与名词相一致。当认识到事物并不都是有“性”的区别后,产生的名词,就不认为该词表示的事物还都有“性”的差别。但是,根据词尾的情况,分别归为既有的阳、阴、中三性之中。所以,从根源上讲,不是语音的不同决定“性”的不同,而是认识上“性”的不同,决定语音的不同。俄语“   стол    ”(桌子)属阳性,“книга   ”(书)属阴性,“окно   ”(窗户)属中性,显然是不科学认识的产物。这就是“认识世界”。又由于各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对认识进行编码形成文字语言时,差别就更大了。有的差别极其广泛,并无科学性的区分,如各民族语言的语音不同。还有些差别存在着科学性的区分,如俄语,名词、形容词、代词均有“性”的区分。这就是“语文世界”。


“认识世界”正确与否,是由“客观世界”决定的。而“语文世界”是什么样,完全由“认识世界”所决定。这就是文字语言“非任意性”的根据。所以,文字语言的本质特点是“非任意性”的,不是“任意性”的。不科学的认识和由其形成的编码,即文字语言中的不科学性,最终都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为科学的认识及其编码所不断地逐步取代。但是,由不科学认识形成的编码,即文字语言中的不科学性,却不是随着认识的改变而立即改变,有的能保留很久。这就形成了“语文世界、客观世界、认识世界”之间的矛盾。


在这三个“世界”中,研究“语文世界”,犹如研究人体的细胞及整个机体,这是极为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认识世界”。这犹如研究人的基因。“第一阶段理论”弊端的根源,在于对文字语言的产生、变化、发展直接原因:“认识世界”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文章节选自徐德江先生《婴幼儿语文教学与文字语言学论纲》一书中,其他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